关键词: 按标题 按内容 按作者
工为修行,义为修心 ------一个老义工的义工情怀
作者:夏耘 更新时间:2023-7-27 8:45:45 文章来源:本网 文章录入:xyun 点击数:585

   我是宿松义工协会成立之初的第一批义工。转眼在这条路上一走就是十多年。回想走过的路,还能情景再现,历历在目。
   第一批加入协会的义工,目前所剩无几。说实话,我还是常常为自己感到骄傲:能坚持下来,以“一日义工,终身义工”为己任。
   准确地说,我加入义工是从认识左手、知足开始的。2011年3月8日晚,凯子、胡峰、左手、知足、和我一起吃饭,听知足说2008年汶川地震后,她随志愿者亲临灾区现场参加志愿服务,我对眼前的小姑娘陡生崇拜。凯子说宿松现在有人在默默做义工,网上有相关报道,只是目前没有一个正式组织,如果成立义工协会,问我愿不愿意一起出点力。我对“义工”这个名词很陌生。当晚回家,我在网上搜索宿松义工,看到一篇9名义工到凉亭敬老院的配图新闻,很振奋。决定加入。然后参加了几次筹备会。
   2011年4月12日,宿松县义工协会成立大会在城关中学胜利召开,蛙当选会长,凯子当选秘书长,我是第一届理事,负责关爱部。当时的关爱部包括关爱老人和儿童。贫困学生、福利院儿童和敬老院老人是我们的关爱对象。当时我什么都不懂,感到压力山大。
   我记得当年的关爱工作是这样布置的:一月看望一次福利院儿童,22个乡镇的敬老院轮流慰问。对贫困学生先是分片调研,然后选择性地资助。因为那时资金极其有限,大多是义工自己抱团资助。协会抱团资助的第一个孩子是高岭的唐某。当时是凯子、知足等10个义工抱团。第一次到福利院开展活动是2011年6月1日。我们以“金色童年,欢乐六一”为主题到福利院开展了协会成立后第一次大型慰问活动。义工们与福利院的老人、孩子共进午餐。印象最深的是,那次80多个人的午餐是我担任的大厨,几个年轻的义工在旁边用纸壳子帮我扇风。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包饺子的互动,我和义工悠扬到处借簸箕、勺子、脸盘、刀和砧板。活动取得圆满成功。
   对全县的贫困生的资助,我毫无头绪,是协会创始人草原帮我从县教育局张罗到贫困生的名单,我们分片调研。我是汇口人,对洲区比较熟悉。我带领春阳、清秋、悠扬、园长妈妈一起到洲区一家家走访。从贫困生家的住房、家庭成员结构、学习成绩、目前困难等一一核实。相对而言,洲区的孩子尽管家庭贫困,但居住条件、生活环境比山区孩子要好得多。家长也没有悲观到那种绝望的状态。所以,调研回来的资料经筛选,洲区受资助的孩子比后山要少很多。
   2011年的那个暑假,我见识了颠覆我认知的“贫困”。从九姑乡新安村调研回来,我写了一篇日志《日子就是这么过?》,全文如下:
   从余妹和周奀家出来,在水伊人和清秋直反胃,真的呕吐了。我坚持坐在余妹家问完相关问题并记录。也许是心理作怪,我浑身上下像有蚂蚁在爬,皮肤痒痒的。这两家除了脏(正房隔壁的厕所里的水满了,淌进了客厅),更让我害怕的是,进门的堂屋摆着2具黑黑的棺材。
   我很疑惑:一具棺材要1000到2000元,为什么不把这钱用来改善生活?义工布衣(时任新安村村干)的话让我茅塞顿开:这些农村家庭的老人,一生省吃俭用就是为了死后能有具棺材装殓。他们这叫过日子吗?是在“挨”日子,等到两眼一闭的那天,直接进入棺材。
   活着都不顾没饭吃,死后还管什么?这样的愿望虽然朴素,但与其家境比起来,又是一种奢侈。  
日子真是这样过?我无语、、、
   那时候我比较喜欢动动笔,活动后都会写下感受。
   《感触》一
   有幸加入了宿松义工协会,并在4月12日的成立大会上被推选为理事会成员。义工前期的活动我没参加过,在得知几个困难孩子的资料后,一直有去先行走访的愿望
   7个孩子的情况都很悲惨:父亲或母亲死亡,单亲家庭生活困难;其中有4个孩子的父母双亡或一方死亡一方精神疾病。他们的情况都很悲惨,都值得救助。但我更倾向去看望4个没有父母的孩子----他们不但需要经济帮助,而且心理上更需要疏导。经济困难也许不必然阻隔孩子的造化,但心灵的困惑却能让孩子的人生彻底改变。我是依托这种思想去践行自己的帮扶理念。
  《感触》二,《无奈的日子》,《走近王警江》《祭孤童》《心寄福利院》《丁香花开》等日志,现在翻看,还是小有感动。
   一开始,义工协会没有固定的落脚地点。开会就挤在“蛙”会长卖电脑的店里。人数多时,就借用龙感湖畔任职的太平洋保险公司办公室。最初的办公模式是打游击。后来在金摇篮幼儿园、昇逸假日酒店、龙湖北路租房、光明社区、电子学校、卫健委、黎明路租房,前后经过八次搬迁。
   协会两年一次选举,第二届是凯子任会长,铮铮乔峰是秘书长,监事长是许义皇。我是理事,担任宣传部长。第三届会长是陈诺之父,秘书长是我,监事长是许义皇。第三届义工会员大会修改章程,每届任期3年。第四届会长是陈诺之父,秘书长是郭忠义,我是监事长。第五届会长是郭忠义,秘书长是陈诺之父,我是监事长。第六届会长是郭忠义,秘书长是吴习飞,我仍然做监事长。
   从第三届起,协会开始走上正轨,经过前期的摸索、学习、活动总结,各种制度逐步健全。理事会开始发动亲朋好友捐款,协会的善款开始增多,抱团资助开始退出协会舞台。文明创建活动由开始的自发小范围开展,到积极参与政府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。宿松县首个社会购买服务项目落户义工协会---宿松县计划生育协会与义工协会就全县失独家庭的帮扶进行了5次签约,“水滴助学”、“暖心家园”做成了协会的品牌项目。多次获得国家、省、市、县表彰。
   我们把全县190多户失独家庭划分成13个片区,招募70个义工长期稳定地开展慰问服务活动。我所在的复兴片区,由于路程远,居住分散,一年三次上门探访,我片区6个队员是集体行动。这样能让老人们空寂的家短暂地增加一点热闹。
   复兴片区的服务对象大多是华阳河农场的,他们每月有退休工资,还有卫健委每人每年5400元的特别扶助金。生活基本有保障。只是住院就医无人照料,平时无人谈心,重大疾病无钱医治。通过9年的服务,我们对每一家的情况基本清楚,也跟老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。老人们对服务队员也视若亲人。每次只要有谁没去,就问他、她怎么没来?我们都是在春节、端午节、重阳节上门慰问,华阳河总场的余阿姨,每次都会买些瓜子、花生等着我们去。坝头的高叔叔为了表示感谢,把自己种的丝瓜留存在冰箱里等着给我们带回。已故的徐阿姨多次叫我们带孩子一起去她们家玩玩、、、老人们不会电子产品的,让我们帮忙交医保;不识字的爷爷奶奶拿出存折让我们看看他有些什么钱到账了;胡阿姨肺癌医疗费花去20多万,继续治疗已经捉襟见肘时,我及时向协会反应,经会长同意,我在会员群里发起募捐,不足半天就募集到5000多元。秘书长陈诺之父亲自陪我送到胡阿姨家,带着我到华阳河总场找领导汇报,想为胡阿姨的继续治疗争取一点经济照顾;丁奶奶念叨下仓腌制的翘嘴白好香,我们在年终慰问时特意给她买了2条;丁奶奶是红军遗孀,在我们用手机跟她拍合影时,小声说想做张带相框的遗照,我片汪红霞为她实现了愿望;高叔叔家瓦房漏雨,泥土地面反潮跟我们倾诉、、、临江月在临江产业园工作时,跟镇政府联系,帮高叔叔家的瓦房上加盖了铁皮房顶,解决了漏雨问题;2022年4月,就在会长郭忠义、秘书长陈耀平、工会主席石国兵和我为高叔叔联系好铺设水泥地面的人工、机械、材料时,高叔叔在我们商定的日期前一周因疾病去世。
   每每想到这些,说不感动是违心的。但我会常常为以己之力不能解决他们的困难时而自责。协会安排我们的午餐补贴、车辆补贴,我片区队员尽量节省,有的不要车补,省下的钱留着给老人们过生日。在协会安排的礼物之外,我片还会另外为老人们买点应节礼物:端午的馒头,重阳的炒面。对此,大家没有一句怨言。我片队员在得知胡阿姨无钱医疗时,我只好在义工会员群发起募捐,我片队员带头捐款,不足半天募集到5000多元。虽然不能解决太大问题,至少我们对胡阿姨还是有所牵挂。胡阿姨走了3年多,每次探访,我们都看到胡阿姨遗像前摆放着香炉、新鲜的水果、糕点,完全能感受慕叔叔对妻子的怀念。于是,我们不自觉地在胡阿姨面前鞠躬祭拜。
   更可喜的是,我片朱金国在服务过程中,跟五场的谷阿姨、朱叔叔夫妇结拜了干爸干妈,两个老人每个节日都有“儿子、媳妇”的陪伴。不是每个老人都有这样的缘分,也不是每个队员都有这样的舍得。这是“暖心家园”项目实施以来,我片队员在服务中出现的一个亮点。
   如今,义工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,协会获得的荣誉我不能一一道来,至少在安徽省的公益组织中还是颇有盛名。
   每一个义工,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,我们也获益无数。至少,我们得到了家人对我们做义工的认可;我们的工作总结会比别人多上光鲜的一笔---“经常参加公益活动”;评选评优中或多或少会因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而加分;茶余饭后,我们的谈资会比别人多很多话题。
   十多年来,我的感慨远远不止这些,有些内心深处的感受也不是我能用文字所能表达的。什么“赠人玫瑰,手留余香”与我们跟失独家庭的情感相比,绝对逊色。
   义路同行,权当是我人生中的一场修行吧。快乐就好,别无其他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夏耘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23年7月26日 
   文:夏耘  责编:叶张丽  审核:吴习飞

地址: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黎明路8号
电话:(0556)7821655 E-Mail:ssygxh@126.com
2010-2012@ CopyRight 宿松义工协会
皖ICP备10004169号 管理登陆